< >
绍兴市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绍兴市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绍兴市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 正文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与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共建“绍兴市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方案

发布日期:2025-07-04    点击次数:

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校地、校政企合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与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共建“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由元培学院建筑工程分院负责研究院的日常管理与运行。具体方案如下:

一、设立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院设立背景与意义

1.服务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有很多内容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设立研究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可以深入研究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政策体系和实践模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有助于推动国家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2.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绍兴的乡村振兴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且在乡村振兴发展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千万工程”、“五星达标、3A争创”推动乡村蝶变,“四好农村路”、数智生活场景落地等让乡村生活更便利,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研究院可通过开展示范项目、案例研究和经验交流、社会服务等活动,推动乡村振兴模式的创新和优化,“高水平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绍兴样板”,也为推动地方经济及城乡统筹发展贡献力量。

3.提升高校影响力。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地区优势积极深入参与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相关实践与科研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社会认可度,尤其在服务“千万工程”乡村绿色植物资源培育与养护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多人在市县区担任相关领域专家。为深入落实校政行企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元培学院致力于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领域,形成绍兴地区领衔优势。研究院平台的设立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加入。搭建校地、校企、校政融合、共建共享,提升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培养高素质人才。研究院的设立能更好搭建校地桥梁,通过参与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提升教师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更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二)研究院设立的可行性

1.政策支持。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国家对于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研究院的设立是顺应国家政策之举,能够得到政策支持与保障。教育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已经联合开展过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旨在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这显示了政府对高校参与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2.市场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减少、产业衰退等问题,乡村振兴成为地方发展的迫切需求。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市场对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因此,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市场需求巨大。研究院可以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资源支撑。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的重要空间,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实践舞台。元培学院作为本地应用型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和在校学生等人才资源,他们可以为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高校还拥有完善的科研设施和实验条件,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实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设立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研究院有助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高校的影响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意义重大,且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因此,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设立研究院并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

二、组织架构

(一)设立名称

根据前期调研及走访,建议研究院名称为“绍兴市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整合全市相关资源合力建设。研究院办公地址设置在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校内,后期师资队伍及社会影响力有一定基础后,可结合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为绍兴市的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

(二)


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

1.管理团队:作为研究院的大脑中枢,负责研究院整体构架的搭建、发展方向的制定、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对外资源的对接等,是研究院设立和发展的关键,需要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组成。初步确定院长1人,由陶红雨担任(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建筑工程分院院长),研究院执行院长1人,由沈淑瑜担任。

2.技术团队:组成人员包括学院内外相关领域、相关专业高技术人才,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初步计划设置:

(1)美丽乡村建设与运营研究团队:依托园林专业师资力量,协同院内外环境艺术、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力量着重围绕“千万工程”进行课题研究和实践服务。依托智能设计与安全监测实验室、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桥梁监测、三维测绘等师资及技术,开展传统村落、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等保护与研究,服务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

(2)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团队:依托绍兴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生态修复、土壤污染监测与治理、无废村庄、农村秸秆无害化利用等相关课题研究,服务乡村绿色发展。依托植物资源研究中心、园林重点实验室、园林研究中心等相关科研与实践平台,协同信电分院等师资,进行智慧农业领域相关研究与服务,形成以兰花、香榧等植物资源为特色的绍兴地区植物资源研究中心,服务乡村植物资源特色化培育与产业化推进。

(3)三农教育与农创发展研究团队:与绍兴市、越城区农创客合作,协同党建、学工、梁柏台法学院等进行新农人教育、农业技术培训、农村电商孵化、农村资源运营管理等。

3.顾问团队:拟邀请省内外及市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形成专家顾问团队,提升研究院的科研能力与顾问水平,具有建议权与一定的决策权,帮助对接更高层次资源,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4.学生团队:结合学生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参与相关专业领域,提升应用能力,成为师资团队的辅助力量,成为学生重要的校内实践锻炼平台。

三、工作内容

1.专业技术服务

(1)美丽乡村建设与运营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乡村旅游开发与模式创新、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乡村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园林、环艺)、乡村电商发展与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农房及古建筑安全监测与保护;乡村金融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商学、法学);乡村治理、乡村法制建设等。

(2)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服务:乡村特色植物培育与养护、病虫害防治(园林、医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乡村健康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园林、医药)等。

(3)现代化三农人才培育服务

对内培养乡村振兴及绿色发展相关专业人才、服务三农,推进可持续发展;对外依托师资优势进行社会培训,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实施职业技能资格认定等。

2.理论政策研究咨询

(1)上级政策地区实施路径研究:立足绍兴地区,深入研究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理论体系,探讨其在绍兴地区的实施路径与动力机制,为地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2)地方实践经验总结与推广:对地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样板推广;为市本级及周边地区政府和企业提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政策咨询与专业技术服务,推动相关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

3.技术合作交流与推广

包括绿色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农业合作和农村发展学术交流;新型农业和绿色技术、专利、产品培育推广;现代化农业机械研发与应用推广等。收集、整理和分析绍兴地区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路径。

4.成立绍兴市乡村振兴智库及现代产业联盟

搭建绍兴市乡村振兴人才共享共建平台,汇聚乡贤、行业专家、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人才等,进行人才资源整合、推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科研实践成果共享。

四、发展目标

1.短期目标(1-3年):

(1)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完成研究院的组织架构及设施配套建设。

(2)发表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提升研究院的学术影响力。

(3)完成至少2个地区的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相关规划,形成典型案例。

(4)积极进行国家、省、市级纵横向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

2.中期目标(3-5年):

(1)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领域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和优势。

(2)与多家省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重大项目研究。

(3)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多项高质量政策咨询和规划服务,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长期目标(5年以上):

(1)成为省内知名、绍兴权威的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研究机构。

(2)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3)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成为地方重点智库。

五、运行机制

(一)组织管理

研究院由元培学院负责管理和运行,由建筑工程分院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内设管理和顾问团队,管理团队负责研究院的战略规划、重大事项决策和日常运营管理,顾问团队负责重大科研课题的咨询与审核决策。

(二)日常管理

研究院建立例会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并设置每月、每季、半年及每年的总结会等。

(三)人才与合作

积极引进省内外优秀人才,构建高水平顾问专家团队。建立完善的培训交流体系,为研究院内部人员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研究院拟通过项目合作、奖金激励、科研课题申报、学术交流等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研究院注重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专家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通过构建协同建设与合作交流机制,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事业。

(四)项目管理

研究院采取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人才的凝聚与管理。纵向项目注重目标及成果管理,通过设立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考核成果完成度,以确保研究的持续性和针对性。横向项目注重服务评价及成果管理,通过委托方评价及成果内部评价,对项目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五)财务管理

研究院主要经费来源包括申请政府资助和科研项目经费;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争取资金支持;开展培训、咨询等服务,获得收入。资金主要用于人员激励经费、研究设备购置、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支出。

(六)评估与考核

研究院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通过绩效考核、项目总结等方式,对团队成员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版权所有:建筑工程分院